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《建国大业》在这个节骨眼(专业人士叫“挡期”)上映,正应征了一句话,真赶上了好时候。试想,没有蛇一般商业眼光的一帮“玩哥”,是不会有这等投机取巧眼光的。 
最大也最搞笑的事莫过于从片中升起的“职员表”中看见“大腕”韩三平同志出现在“导演”一栏中了。 
记得上周在《凤凰卫视之“名人面对面”》里,这位韩君,曾大言不惭地给中国电影界“壮胆”,不设任何前提地认为,中国电影超过“好莱坞”指日可待。而这位对国际电影思想、潮流、艺术动态、流派并不太了解的“生产一线”官僚甚至把电影的文学性、学术性、思想性贬到了尴尬的位置里。 
《建国大业》到底是怎样的一部电影?看过的人只需看一半就清楚了。用韩三平的话说则叫做中国电影“工业技术”的“赶超版”。其实片中的那段“西柏坡”历史情节,中国人妇孺皆知。但韩三平的着眼点似乎不在这里。一大堆明星“扎堆”来露脸让韩三平、黄建新们十分自豪。“零片酬”又开足了媒体的宣传马力,果然效果非凡。

韩三平尽管挂了“导演”的头衔,但明眼人都喜欢把此人当作商人。而商人是最重视形式,不注重内容的人。过时的情节、过时的脸谱、过时的表演,贯穿的是一幕幕过时的表现。韩三平们不抓点“救命稻草”,怎能吸引国人眼球。所以广告中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花招!打出“国际影星”冒牌货的牌。观众观影片如象抽旧式“鸦片烟”麻醉剂。只一阵子的效果。使我等观者有“被历史”的短暂亚中毒兴奋、激动状态。六十年前的那场天翻地覆的政权更迭,本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。与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似乎并没关系。 
一张张熟悉的挤进来的平庸的脸,演绎着一个寻常的以上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革命故事。这种正史般的历史记录片吸引今人之眼球,似乎没有它的道理。只是用数百个明星来演绎这一历史事件,与其说是故事片,不如说是记录片。几乎无法摆脱脸谱化的“话剧表演”。所有人物均没有几句台词,更不要说生动的形象塑造了。这张扬了“韩三平的电影技术”,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,这样的电影除了由官方将来授予几个政治性的大奖以外,几乎不可能上电影艺术水准的新台阶。一堆领袖已程式化,被历史在编导那里,就简单化了。搞点胡子一贴,准像。明星们平时忙赚钱,让他们今个来跑点龙套,与其说是吃亏,不如说是吃全席。这与推销或代言一种食品产品没有两样。 
韩三平君以美国曾经有过的几部明星强大阵容拍的影片为例,说明此举并不铺张。但是,人们看出这与中国电影人的“雄心勃勃”有何必然联系。缺少好的思想、好的形象塑造,没有独特的视角、创新,只是扎堆一帮讨厌的明星,是不可能在心灵深处打动观众稿。 
韩三平能不能在下部电影中不强调“机器”的重要,应强调思想的重要哩!我们“被历史”还不算,还给我们一种精神大麻的麻痹,确实让人不吐不快!

我期待这部《建国大业》盗版片的出现,与其花五十元去电影院中看一个过时的题材,看一帮挤进来的平庸的脸,还不如买一盘七元一盘的盗版片看看,那种麻醉同样也是短暂的。没有任何让人想回味的感觉。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钱佐扬

钱佐扬

54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大陆知名小说家、诗人、国学智库,海外艺术家联盟'。曾在上海市委机关下属企业任职。著有长篇小说《蜕变》(上海文汇出版社)(2015年)、《昙花》(作家出版社)(2017年)、《大江奔流》(上海远东出版社)(2019年)等。其中《昙花》已被翻译成日文、西班牙文等。

文章